鬼节,又称为“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时间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鬼节的风俗和来历有以下几点:

**来历:**
1. **佛教传说**:据佛教传说,农历七月十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Moggallāna)的母亲从饿鬼道中解脱的日子。目犍连为了超度其母,设盂兰盆供,以此功德,使母亲脱离苦海。因此,这一天也被视为功德圆满、超度亡魂的日子。
2. **道教传说**:在道教中,农历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生日,地官大帝主管地狱,这一天是检查地狱众生是否受苦的日子。
**风俗:**
1. **祭祖**:人们会在家中或墓地进行祭祖活动,烧纸钱、食物等,以供祖先享用,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2. **放灯**:有的地方会在江河湖海放灯,寓意让亡魂得以超度,顺利到达彼岸。
3. **烧纸**: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烧纸钱,以供亡魂使用。
4. **做功德**:许多地方会有放生、布施等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期亡魂得到超度。
5. **驱鬼**:部分地区有驱鬼的风俗,比如在家中摆放驱鬼符咒、燃放鞭炮等。
6. **忌讳**:有些地方认为鬼节期间不宜嫁娶、搬家等,因此会避开这一时期。
鬼节的风俗和来历体现了人们对亡灵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和文化。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