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研学课程设计案例

一、课程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实践价值,且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且尚未或尚未完全消失的文化遗产。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非遗研学课程。
二、课程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非遗的内涵、价值以及保护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非遗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三、课程内容
1. 研学准备阶段
(1)非遗知识普及:通过视频、图片、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非遗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表性项目等。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感兴趣的非遗传承项目,进行初步的研学准备。
2. 研学实施阶段
(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非遗传承基地、博物馆等,实地感受非遗的魅力。
(2)学习体验: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动手体验非遗技艺。
(3)互动交流:组织学生与传承人、学者等进行座谈,分享研学心得。
3. 研学总结阶段
(1)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学成果,如制作非遗作品、撰写研学报告等。
(2)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研学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高自身素养。
四、课程实施步骤
1. 确定研学主题和内容;
2. 制定研学计划和时间表;
3. 组织学生进行研学准备;
4. 实施研学活动;
5. 总结研学成果。
五、课程评价
1. 学生对非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4. 学生对非遗保护意识的增强。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非遗研学课程设计案例:
非遗研学课程设计案例:传统木雕技艺传承
一、课程背景
木雕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木雕技艺,体验木雕制作过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程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木雕技艺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木雕艺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三、课程内容
1. 研学准备阶段
(1)木雕知识普及:通过视频、图片、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木雕技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感兴趣的非遗传承项目,进行初步的研学准备。
2. 研学实施阶段
(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木雕工作室,了解木雕制作工艺。
(2)学习体验:邀请木雕大师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动手体验木雕制作过程。
(3)互动交流:组织学生与木雕大师进行座谈,分享研学心得。
3. 研学总结阶段
(1)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学成果,如制作木雕作品、撰写研学报告等。
(2)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研学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高自身素养。
四、课程实施步骤
1. 确定研学主题和内容;
2. 制定研学计划和时间表;
3. 组织学生进行研学准备;
4. 实施研学活动;
5. 总结研学成果。
五、课程评价
1. 学生对木雕技艺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4. 学生对木雕艺术保护意识的增强。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