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乙丑"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或纪月的一种表示方式。在干支纪时中,它并不直接指代具体的时间点,而是指代一个时间段的开始。

在古代,一天被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干支纪时中,每个时辰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合而成,共有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甲子"是六十甲子中的第一个组合,通常指代子时,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而"乙丑"则是第二个组合,指代丑时,即凌晨1点到3点。
至于"甲子"与"乙丑"是合还是化,这涉及到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在五行相生相克中,"甲"属木,"乙"也属木,"子"属水,"丑"属土。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木生火,火生土,所以"甲子"生"乙丑",这里可以理解为"甲子"与"乙丑"是相合的关系。相合意味着两者之间有良好的相互作用,没有相克或相冲的情况。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