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时辰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以下是十二时辰及其对应的吉凶:

1. 子时(23:00-01:00):子夜时分,夜最深,宜静不宜动,不宜出行,不宜决断大事,但有利于休息、养身。
2. 丑时(01:00-03:00):鸡鸣时分,天将亮未亮,不宜出行,但有利于思考、学习。
3. 寅时(03:00-05:00):黎明时分,有利于出行、决断大事,但不宜动土、嫁娶。
4. 卯时(05:00-07:00):日出时分,阳气上升,有利于出行、决断大事,但不宜动土、嫁娶。
5. 辰时(07:00-09:00):上午时分,阳气旺盛,有利于出行、决断大事,但不宜动土、嫁娶。
6. 巳时(09:00-11:00):上午时分,阳气旺盛,有利于出行、决断大事,但不宜动土、嫁娶。
7. 午时(11:00-13:00):中午时分,阳气达到顶峰,不宜出行、决断大事,但有利于休息、养身。
8. 未时(13:00-15:00):下午时分,阳气逐渐下降,有利于出行、决断大事,但不宜动土、嫁娶。
9. 申时(15:00-17:00):下午时分,阳气继续下降,有利于出行、决断大事,但不宜动土、嫁娶。
10. 酉时(17:00-19:00):傍晚时分,阴气开始上升,不宜出行、决断大事,但有利于休息、养身。
11. 戌时(19:00-21:00):黄昏时分,阴气加重,不宜出行、决断大事,但有利于休息、养身。
12. 亥时(21:00-23:00):人定时分,夜深人静,宜静不宜动,不宜出行,不宜决断大事,但有利于休息、养身。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吉凶观念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并无科学依据。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工作和生活,不必过分拘泥于这些传统观念。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