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关于端午节为什么选择在农历五月初五,以及是为了纪念谁,这里有几个不同的说法:

1. **纪念屈原说**:这是最广为人知的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因忧国忧民,看到国家政治腐败,百姓疾苦,于是投汨罗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人们选择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吃粽子,以表达对屈原的哀思和敬意。
2. **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他忠诚正直,最终被吴王夫差赐死。相传伍子胥死后,其尸体被投入钱塘江,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
3. **纪念曹娥说**:曹娥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少女,她的父亲在钱塘江溺亡,曹娥在江边哭泣了十七天,最终投江寻父。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孝心,也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孝子的节日。
4. **避邪驱毒说**:古代人们认为农历五月初五是“毒月”、“恶日”,五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出没,因此这一天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避邪驱毒,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如佩戴香囊、喝雄黄酒、插艾叶等,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综上所述,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设立,既有纪念历史人物的原因,也有避邪驱毒的习俗,不同的说法反映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