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孔明灯,又称天灯或灯笼,其来历与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即孔明)有关。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解决敌军围困、粮草不济的困境,设计了一种名为“孔明灯”的信号装置。孔明灯由竹篾编制成灯架,外面糊上纸,底部放置燃烧的蜡烛。当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气会使灯体逐渐升温,空气膨胀,灯体随之上升,从而传递信号或送出物资。
后来,孔明灯被用于民间庆祝和祈福活动。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孔明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认为在这一天放飞孔明灯,可以许愿、祈求平安和幸福。
放飞孔明灯的过程中,人们会将心愿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灯内,随着孔明灯缓缓升空,寓意着将愿望送达天际,祈求神灵庇佑。此外,放飞孔明灯还能增添节日气氛,成为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孔明灯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许多地区已经限制或禁止放飞孔明灯。因此,在参与此类活动时,还需遵守当地的相关规定。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