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卦和下卦是源自《易经》中的概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哲学。在《易经》中,每一卦都是由六个爻(爻由横线“—”组成,表示阳爻,中断的横线“--”表示阴爻)组成。以下是如何得到上卦和下卦的步骤:

1. **选择动爻**:在卜卦的过程中,会根据占卜者的情况选择一个起始的爻,这个爻被称为“初爻”。
2. **判断爻的性质**:通过摇卦或其他占卜方法,判断初爻是阳爻还是阴爻。
3. **确定下卦**:如果初爻是阳爻,那么从下往上数,每三个爻组成一个卦,这就是下卦;如果初爻是阴爻,也是同样的方法,从下往上数三个爻组成下卦。
4. **确定上卦**:在确定下卦之后,继续从下往上数三个爻,得到的就是上卦。
例如,假设在摇卦的过程中得到了如下六个爻的顺序:
```
阳 阴 阳阴阳 阳阴阴 阳阳
```
那么,初爻是阳爻,从下往上数三个爻组成下卦:
```
阳 阴 阳爻
```
继续从下往上数三个爻组成上卦:
```
阴阴阴爻
```
因此,根据上述爻的顺序,上卦为“否”,下卦为“比”,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卦象“否比”。
这种占卜方法是通过观察卦象的象征意义来推测吉凶祸福的。需要注意的是,《易经》的卦象和占卜方法非常复杂,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了上卦和下卦的基本获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爻辞和卦辞来解释卦象的含义。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