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出自《楚辞》,作者为战国时期的屈原。这是一首长篇抒情诗,诗中屈原提出了170多个关于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展现了屈原对于天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天问》的一些释文和简要内容:
1. 开篇即问天:“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意思是:追溯古代的开端,是谁传述的呢?天地未形成时,如何考查呢?
2. 提问自然现象:“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意思是:支撑天地的八根柱子在哪里?东南方的土地为什么会亏损?
3. 询问神话传说:“羿昔落日,乌号其北。曰‘尔殪归余’,余将守高。何故三年不反?”
意思是:羿曾射落太阳,乌鸦在北方哀号。羿说‘你杀了我,我就回来’,我将会守住高地。为什么三年都不回来?
4. 探讨历史人物:“齐桓九合,宋桓十二。晋文侯霸,楚灵王建。”
意思是:齐桓公九次联合诸侯,宋桓公十二次。晋文公称霸,楚灵王建立王朝。
5. 思考社会现象:“何为永定?何为恒长?”
意思是: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什么是长久存在的?
《天问》以其独特的提问方式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通过对《天问》的阅读和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自然观、神话传说以及历史观。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