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星宿与12个时辰之间的关系源于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天文学。在古代中国,人们将天空中的恒星分为28组,称为“二十八星宿”。这28星宿大致按照黄道(即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大致路径)和赤道附近的位置分布,它们分别是:

1. 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东方七宿)
2. 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北方七宿)
3. 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西方七宿)
4. 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南方七宿)
而12个时辰则是中国古代用来计时的时间单位,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12个时辰分别是:
1. 子时(23:00-01:00)
2. 丑时(01:00-03:00)
3. 寅时(03:00-05:00)
4. 卯时(05:00-07:00)
5. 辰时(07:00-09:00)
6. 巳时(09:00-11:00)
7. 午时(11:00-13:00)
8. 未时(13:00-15:00)
9. 申时(15:00-17:00)
10. 酉时(17:00-19:00)
11. 戌时(19:00-21:00)
12. 亥时(21:00-23:00)
28星宿与12个时辰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每日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上。具体来说,每日的太阳运行到某个星宿的位置,就意味着该星宿所在的时辰开始了。以下是28星宿每日时辰到位的大致情况:
- 东方七宿:太阳升起时,从角宿开始,依次经过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到达卯时。
- 北方七宿:太阳运行到角宿位置时,进入子时;继续运行到斗宿位置,进入丑时;然后依次经过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到达午时。
- 西方七宿:太阳运行到奎宿位置时,进入未时;继续运行到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到达酉时。
- 南方七宿:太阳运行到井宿位置时,进入申时;继续运行到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到达亥时。
这种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体的运行与人事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