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幼儿园端午节来历与风俗活动

课时:1课时
年级:中班
教学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2. 认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3.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 认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教学难点:
1. 理解端午节纪念屈原的原因。
2. 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1. 端午节来历PPT或视频
2. 端午节习俗图片或实物
3. 粽子、艾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通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幼儿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时间。
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 教师播放端午节来历PPT或视频,向幼儿介绍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 教师讲解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
三、认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1. 教师展示端午节习俗图片或实物,如粽子、艾草、龙舟等。
2. 教师讲解每个习俗的来历和意义。
a. 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粽子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b. 艾草:端午节挂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疫,保佑家人平安。
c. 龙舟: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寓意着勇敢和团结。
四、实践活动
1. 教师组织幼儿制作粽子或艾草挂饰,让幼儿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2.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赛龙舟游戏,让幼儿感受端午节的欢乐氛围。
五、总结
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意义。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教学反思:
1. 教师在讲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时,要注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幼儿能够理解。
2. 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民族自豪感。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