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通常在每年的公历8月7日至9日之间。以下是立秋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 来历
1. **天文背景**:立秋标志着太阳到达黄经135°,此时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向南半球移动。
2. **气候特征**: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凉爽的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
### 风俗
1. **贴秋膘**: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们认为此时应该增加营养,补充夏季流失的体重,因此有“贴秋膘”的说法。
2. **吃秋瓜**:立秋时节,各种水果开始成熟,人们会吃一些当季的水果,如西瓜、葡萄等,以补充水分和营养。
3. **立秋忙**:农民会在立秋前后进行农事活动,如收割、播种等,以确保秋季农作物的丰收。
4. **立秋祭**: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秋季丰收。
5. **立秋听蝉**:立秋时节,蝉鸣声逐渐减弱,人们认为这是秋季到来的标志。有些地方有“立秋听蝉”的习俗。
### 诗词文化
立秋时节,文人墨客也喜欢以诗词表达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例如:
- 杜甫《立秋》
```
立秋七月七,凉风扫秋叶。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秋色。
```
- 白居易《立秋前一日》
```
立秋前一日,凉风至。
露珠凝绿草,秋意渐浓时。
```
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