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了天空中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分布的二十八个星座,它们被用来划分天文历法中的时间单位。在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与十二时辰是相对应的,每两个时辰对应一个宿。

以下是二十八宿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
1. 丑时(1点至3点):斗木獬、亢金龙
2. 寅时(3点至5点):女虚、危月燕
3. 卯时(5点至7点):房日兔、心月狐
4. 辰时(7点至9点):尾火虎、箕水豹
5. 巳时(9点至11点):斗木獬、牛金牛
6. 午时(11点至13点):女虚、危月燕
7. 未时(13点至15点):房日兔、心月狐
8. 申时(15点至17点):尾火虎、箕水豹
9. 酉时(17点至19点):斗木獬、牛金牛
10. 戌时(19点至21点):女虚、危月燕
11. 亥时(21点至23点):房日兔、心月狐
12. 子时(23点至1点):尾火虎、箕水豹
这些宿不仅在中国,也广泛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成为东亚文化共同的一部分。时辰则是对一昼夜的时间进行了分割,每一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这种划分方式反映了古人对时间和宇宙的哲学理解。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