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它的由来和风俗有以下几点:

### 来由
1. **纪念屈原**:最广泛流传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因为忧国忧民,看到国家陷入危机,自己又被奸人陷害,绝望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设立了端午节。
2. **龙的传说**:在南方,一些地方还流传着端午节与龙的传说有关,认为这一天是龙王的生日,因此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敬意。
3. **避邪驱疫**:在古代,端午节被视为驱邪避疫的日子。人们认为这一天阳气旺盛,阴气较弱,是邪灵作祟的时候。
### 风俗
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相传是为了把屈原的遗体尽快运离汨罗江。各地有不同的龙舟比赛形式,规模也各异。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主要由糯米、肉类、豆沙等包裹在竹叶或其他植物叶子里。各地粽子口味和形状各异。
3. **挂艾草和菖蒲**:古人认为艾草和菖蒲具有驱邪的作用,端午节时人们会将它们挂在门口,或插在门口两侧。
4. **佩戴香囊**:香囊内装有香草、香料等,既能驱蚊虫,也有驱邪避凶的作用。
5. **喝雄黄酒**:雄黄酒具有杀菌作用,民间有喝雄黄酒驱邪避病的习俗。
6. **挂五毒图**:五毒图是指五只害虫的图画,人们认为挂上它可以避邪,防止五毒侵袭。
端午节的各种风俗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对生命和文化的尊重。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