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法律,具体来说,它源于《唐律疏议》中的“十恶”制度。在古代中国,法律对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分类,其中“十恶”是指十种极其恶劣的犯罪行为,这些行为被认为是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极大破坏,因此被称为“不赦之罪”。

“十恶”具体包括:
1. 谋反:图谋推翻皇帝或国家的统治。
2. 谋大逆:图谋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墓等。
3. 谋叛:背叛国家,投敌。
4. 恶逆:不孝,对父母不敬,甚至杀害。
5. 不道:犯下极其残忍、不人道的罪行。
6. 大不敬:对皇帝或皇室的不敬行为。
7. 不孝:对父母不孝。
8. 不睦:破坏家庭和睦,如杀害亲族。
9. 不义:背信弃义,如杀害主人或抛弃妻子。
10. 内乱:亲属间的***行为。
“十恶不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犯有上述十种罪行的人,其罪恶深重,不可饶恕,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那些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人。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