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山纳甲是中国风水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方位学说,将周天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对应一个山向。下面是二十四山的纳甲表:

1. 甲子山
2. 乙丑山
3. 丙寅山
4. 丁卯山
5. 戊辰山
6. 己巳山
7. 庚午山
8. 辛未山
9. 壬申山
10. 癸酉山
11. 甲戌山
12. 乙亥山
13. 丙子山
14. 丁丑山
15. 戊寅山
16. 己卯山
17. 庚辰山
18. 辛巳山
19. 壬午山
20. 癸未山
21. 甲申山
22. 乙酉山
23. 丙戌山
24. 丁亥山
在这些山向中,“甲”代表东方,“乙”代表东南,“丙”代表南方,“丁”代表西南,“戊”代表中央,“己”代表东北,“庚”代表西方,“辛”代表西北,“壬”代表北方,“癸”代表东北。
纳甲表中的每一个山向都有其特定的五行属性和吉凶寓意,风水师在布局时通常会参考这些信息。例如,甲子山属水,适宜建造水池或摆放水景来生旺生气。而癸未山属火,则不宜建造或摆放与火有关的元素,以免造成负面影响。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