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受书》是一篇古代文言文,以下是这篇文言文的注释和阅读答案:

文言文原文:
张良少时,尝从师学《太公兵法》。及壮,学无所成,乃弃之。一日,游于下邳之墟,遇一老父,衣褐,戴冠,持杖,见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俯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不怪,随其后。父顾谓曰:“孺子可教也。”遂授之《太公兵法》。
注释:
1. 少时:年轻时。
2. 师学:《太公兵法》:向老师学习《太公兵法》。
3. 及壮:到了壮年。
4. 弃之:放弃学习。
5. 下邳之墟:下邳的废墟。
6. 衣褐:穿着粗布衣服。
7. 戴冠:戴着帽子。
8. 持杖:拄着拐杖。
9. 孺子:小孩子。
10. 下取履:下去取鞋。
11. 愕然:惊讶的样子。
12. 俯取履:低头取鞋。
13. 履我:给我穿上鞋。
14. 业为取履:已经取了鞋。
15. 长跪履之:长时间跪着给他穿上鞋。
16. 以足受:用脚接受。
17. 笑而去:笑着离开。
18. 殊不怪:一点也不奇怪。
19. 随其后:跟在他后面。
20. 顾谓:回头对他说。
21. 孺子可教也:这个孩子可以教导。
阅读答案:
张良年轻时,曾经向老师学习《太公兵法》。到了壮年,学习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于是放弃了。有一天,他在下邳的废墟游玩,遇到一位穿着粗布衣服、戴着帽子、拄着拐杖的老者。老者对张良说:“小孩子,下去取鞋!”张良惊讶地低头取了鞋。老者让他给自己穿上鞋,张良已经取了鞋,就跪下来给他穿上。老者用脚接受,笑着离开。张良一点也不奇怪,跟在他后面。老者回头对他说:“这个孩子可以教导。”于是传授给他《太公兵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张良在遇到困难时,没有放弃,而是虚心向老者请教,最终得到了宝贵的知识。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