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个节日的来源和传说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来源和传说:

1. **道教传说**:
重阳节与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道教中,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是两个阳数相重,因此被称为“重阳”。重阳节被认为是道教神仙的生日,尤其是重阳真人(即东华帝君)的生日。道教认为,在这一天登高远望,可以避邪驱病,延年益寿。
2. **古代帝王登高避邪**:
传说在古代,九月九日是帝王登高避邪的日子。据《续汉书》记载,东汉时期的桓帝在九月九日登高避邪,并命令百官效仿。从此,九月九日登高便成为了一种习俗。
3. **民间传说**:
有关重阳节的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是关于重阳糕的传说。相传,重阳糕起源于唐代,当时有一位名叫孟浩然的诗人,他在重阳节这天登高游玩,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在做一种糕点,便向她请教。老妇人告诉他,这种糕点可以驱邪避灾,于是孟浩然将这个方法传给了更多的人。后来,重阳糕便成为了重阳节的传统食品。
4. **屈原与重阳节**: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与屈原有关。屈原在农历九月九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
总之,重阳节的来源和传说多种多样,既有道教色彩,也有民间传说,但共同的主题是祈求健康长寿、驱邪避灾。如今,重阳节已成为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远望、赏菊、饮菊花酒,以及探望老人,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关爱。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