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山,又称二十四向、二十四方位,是中国古代风水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源自中国古代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主要用于风水布局、建筑朝向的确定以及方向的测定。

在风水学中,二十四山将一个圆形平面分为24个方位,每个方位对应一个特定的名称,这些名称来源于古代天文学和方位的命名方式。以下是二十四山的名称及其对应的方位:
1. 正东(甲)
2. 东北(艮)
3. 正北(子)
4. 西北(乾)
5. 正西(坤)
6. 西南(巽)
7. 正南(午)
8. 东南(离)
9. 正东偏北(甲卯)
10. 正东偏南(甲午)
11. 正北偏东(子卯)
12. 正北偏西(子酉)
13. 正西偏北(坤乾)
14. 正西偏南(坤未)
15. 正南偏东(午卯)
16. 正南偏西(午酉)
17. 正东偏东北(甲艮)
18. 正东偏东南(甲离)
19. 正北偏东北(子艮)
20. 正北偏西南(子坤)
21. 正西偏西北(坤乾)
22. 正西偏东南(坤巽)
23. 正南偏东北(午艮)
24. 正南偏西南(午坤)
在实际应用中,风水师会根据这些方位来分析地形、建筑布局,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位来达到吉祥和谐的效果。例如,在选择住宅、坟墓或建筑朝向时,会考虑到二十四山的方位因素,以追求风水上的吉利。
需要注意的是,二十四山并非绝对固定,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可能有所差异。在一些地方,人们可能还会使用一些地方性的特殊名称来代替上述的标准名称。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