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楚辞之祖”。他与端午节的故事紧密相连,端午节也被称为“屈原节”。

关于屈原与端午节的由来,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
战国时期,楚国国力衰弱,贵族争权夺利,屈原因坚持改革和忠诚直言,遭到贵族的排挤和陷害。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国攻破,屈原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屈原去世后,楚国的百姓深感悲痛,纷纷划船寻找他的遗体。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纷纷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希望鱼虾不再侵扰屈原。同时,人们还划船在江中驱赶鱼虾,以保屈原遗体平安。
后来,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包括:
1. 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苇叶中,形状有三角、长方、菱形等,寓意着对屈原的怀念。
2. 赛龙舟: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象征着人们在江中寻找屈原遗体,驱赶鱼虾的情景。
3. 挂艾草和菖蒲:人们认为艾草和菖蒲有驱邪避疫的作用,所以在端午节期间将它们挂在门口或佩戴在身上。
4. 穿五色线:五色线由五种颜色的线编织而成,象征着五福临门,人们在端午节期间将五色线缠在手腕或脚踝上,以求平安健康。
总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