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遁卦”是《易经》中的一种卦象,其卦形由两个卦组成:下面是“天”卦(由乾卦的三条阳爻组成,象征天),上面是“山”卦(由坤卦的三条阴爻组成,象征山)。这个卦象代表了“退隐”、“退守”、“避世”的含义。

“遁卦象曰”中的“象曰”是对卦象的解释或阐释,以下是《易经》中关于遁卦的“象曰”原文:
象曰:天地交,遁。日月得天而能久,光有受制,用天下,而不用天下。
这段话的解释如下:
1. “天地交,遁”:意思是天与地相交,产生遁卦。天地相交,意味着阴阳相合,但在遁卦中,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退避的态度。
2. “日月得天而能久,光有受制”:这句话说的是日月在天空中运行,得以长久照耀。但是,月光的亮度受到日光的制约,象征君子在乱世中,虽然能力出众,但也受到环境的限制。
3. “用天下,而不用天下”:这里的“用天下”是指使用天下人的智慧和力量,而“不用天下”则意味着君子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退避,不参与世事,以保全自身和道德。
总体来说,遁卦象提醒我们在某些时候,应当保持低调,避免与世俗争斗,退守自己的位置,以保全道德和自身。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