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历和农历是中国传统的两种时间计算方式,它们之间有以下区别:

1. **历法结构**:
- 干支历:由天干和地支组成,每个天干配一个地支,形成一个60年的循环,称为一甲子。干支历主要用于记录年份,也用于推算节气。
- 农历:又称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为周期,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约为29.5天,大约354或355天。农历中有闰月,以使农历年的长度与太阳年(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匹配。
2. **与季节的关系**:
- 干支历:干支历与太阳的关系更为紧密,它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左右,与四季变化相对应。
- 农历:农历则更侧重于月亮的周期,虽然也有24节气,但节气并不与季节严格对应。
3. **年份的标记**:
- 干支历:使用天干地支的组合来标记年份,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 农历:使用干支来标记年(如“甲子年”),但同时也使用农历月份和日期来标记其他时间。
**干支历的计算方法**:
干支历的计算相对简单,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步骤:
1. **确定起始年份的天干地支**:比如公历的1954年是甲午年,天干为甲,地支为午。
2. **计算当前年份距离起始年份的年数**:以1954年为例,计算当前年份与1954年的差值。
3. **按60年循环计算**:将步骤2中得到的年数除以60,得到的余数即为从起始年份到当前年份的循环次数。
4. **确定当前年份的天干地支**:
- 首先根据步骤3得到的循环次数,在天干和地支中分别找出对应的干支。天干和地支的顺序分别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以1954年为例,60年循环1次,所以从甲午年开始计算1次,得到的天干是“乙”,地支是“未”。
5. **组合天干地支**:将步骤4中得到的天干和地支组合起来,即为当前年份的干支,如“乙未年”。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计算出任意年份的干支。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