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端午节的传说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关于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以下是几个与端午节相关的传说:

1. **屈原投江自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忠诚爱国,但受到奸臣排挤,最终被楚王流放。屈原在流放期间,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如《离骚》。后来,楚王病逝,新君继位,但屈原并未得到昭雪。在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深感绝望,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
2. **赛龙舟**:为了纪念屈原,当地人民划龙舟去救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江中的鱼虾纷纷前来吞噬他的身体。为了防止鱼虾损害屈原的身体,人们用竹叶包裹糯米,扔入江中,希望鱼虾吃食这些食物而不伤害屈原。这就是粽子(又称“角黍”)的由来。而划龙舟则是为了在江中搜寻屈原的遗体。
3. **包粽子**:如前所述,人们用竹叶包裹糯米等食材制成的粽子,既是纪念屈原,也是对鱼虾的驱赶。端午节吃粽子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4. **佩香囊**:端午节时,人们还会佩戴香囊,内含艾草、藿香、雄黄等草药,以驱除邪气,避疫防疫。
5. **挂艾草和菖蒲**:古人认为艾草和菖蒲有驱邪避疫的作用,端午节时在家中挂艾草和菖蒲可以保护家人健康。
这些传说和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以及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