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年级:大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2.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习俗的意识。
3. 通过清明节的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2. 祭祖扫墓的意义。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清明节的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传统节日氛围。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关于清明节来历和风俗的PPT或视频。
2. 准备制作祭祀用品的材料,如纸花、香、蜡烛等。
3. 准备清明节相关的文学作品、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通过PPT或视频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清明节的基本概念。
二、清明节的来历
1. 教师介绍清明节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清明节是纪念介子推的节日。
2. 讲述介子推的传说故事,让学生体会介子推的高尚品质。
三、清明节的风俗
1. 教师介绍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2. 分组讨论:清明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让学生举例说明。
四、清明节活动
1. 制作祭祀用品: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纸花、香、蜡烛等祭祀用品。
2.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墓地,进行扫墓活动。
3. 组织学生踏青,欣赏春天的美景。
4. 学生分享清明节期间的家庭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总结与拓展
1. 教师总结清明节的意义,强调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清明节的认识。
3.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为祖先扫墓,传承清明节的优良传统。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清明节来历和风俗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