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由来: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这个节气的名称来源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即地球赤道上的昼夜长度相等,也就是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这个现象在每年的秋分日都会发生。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这个现象与天文学、农业和宗教信仰相结合,赋予了秋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据《礼记》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意味着秋分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也是自然界万物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气候特点:
1. 温度逐渐下降:秋分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开始缩短,气温逐渐降低。
2. 天气多变: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秋季,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有时会出现阴雨天气。
3. 秋高气爽:在秋分之后,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秋高气爽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收割和晾晒。
4. 霜降开始:随着气温的下降,北方地区可能会出现霜冻,标志着秋季的真正到来。
5. 植被变化:秋分后,植物逐渐由生长旺盛期进入成熟期,树叶开始变黄、飘落,为冬季的到来做准备。
总之,秋分是自然界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气候特点表现为温度逐渐下降、天气多变、秋高气爽等。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