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的8月7日或8日到来。立秋这一节气的由来与古代农耕文明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立秋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 立秋的由来
1. **天文角度**:立秋标志着太阳到达黄经135°,此时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向南半球移动,昼夜温差开始增大。
2. **农耕文明**:立秋是古代农耕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意味着秋季的来临。农民们认为立秋后,天气开始转凉,农作物逐渐成熟,是一年中农事活动的重要转折点。
### 传说故事
1. **秋后大雨的传说**:相传,立秋当天,如果下雨,那么整个秋季都会雨水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反之,如果没有降雨,则意味着秋季干旱,不利于农作物收成。
2. **白露节的传说**:立秋后的第十五天是白露节,据说在这一天,天空会出现一个巨大的白露,这个白露是由天上的仙女撒下的。白露出现的时间与当年的收成好坏有关,如果白露早,那么当年的农作物收成就会好。
3. **秋分与秋收的传说**: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人们开始准备秋收。传说中,秋分这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会亲自下凡,检查人间农作物收成,如果收成好,玉皇大帝就会赐福给百姓。
立秋不仅是节气的一个标志,也蕴含着人们对农业丰收、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在这一天,许多地方会有庆祝立秋的活动,如吃立秋饭、立秋祭等,以此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