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Twelve Nidānas)是佛教中解释生命轮回和痛苦(苦)产生原因的理论。它详细描述了从无明(ignorance)开始,到最终解脱(涅槃)的因果链条。以下是十二因缘的详细内容:

1. **无明(Avijjā)**:指的是对生命真相的误解和无知,特别是对无常(Anicca)、无我(Anatta)和苦(Dukkha)的真相缺乏认识。
2. **行(Saṃsāra)**:由于无明,人们产生种种行为(包括身体、言语和思想),这些行为被称为“行”,是轮回的因。
3. **识(Vijjā)**:在生命结束时的最后一刻,识(即意识)将前世的业力带到新的生命。
4. **名色(Nāma-rūpa)**:识与五蕴(身体和心灵的各种元素)结合,形成新的生命体。
5. **六处(Saṃyutta)**:生命体出生后,发展出六种感官,即眼、耳、鼻、舌、身、意。
6. **触(Phassa)**:六处与外界接触,产生感觉。
7. **受(Vedanā)**:感觉产生快乐、痛苦或不快乐等感受。
8. **爱(Tṛṣṇā)**:由于感受,人们产生对快乐和幸福的渴望。
9. **取(Upādāna)**:人们执着于快乐和幸福,追求它们,并试图保持它们。
10. **有(Bhava)**:由于执着,生命继续存在,产生新的生命。
11. **生(Jāti)**:生命的诞生。
12. **老死(Jāti, maraṇa)**:生命的衰老和死亡。
十二因缘揭示了生命轮回的因果链条,指出痛苦的产生是由于无明和执着。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可以打破这个因果链条,最终达到涅槃,即解脱轮回和痛苦的境界。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