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汉代,最初叫做“重九节”或“九九重阳节”。这个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九”数字文化,认为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重阳日象征着阳极之会。

关于重阳节的古老传说,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重阳登高避邪”的说法。相传在古代,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天上的雷神会出行巡游人间,降下瘟疫,所以人们认为这天是鬼神猖獗之时,应该登高避邪。而登高的行为能够驱除不祥之气,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去山上游玩,以祈求健康和长寿。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传说和习俗与重阳节有关,例如:
1. 汉武帝封禅泰山: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曾于公元前111年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认为这样能求得国泰民安。从此,每年的九月初九就成为了祭祀泰山的时节,而人们也在这一天祭祖求福。
2. 陶渊明《饮酒》诗:相传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曾在重阳节这一天饮酒赋诗,后来他的诗作传扬开来,重阳节也因此成为了一个饮酒、赏菊、赋诗的文化节日。
总之,重阳节在古时候被称为“重九节”或“九九重阳节”,其古老传说和习俗都与避邪、祭祀、长寿等传统观念有关。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