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下面是一个适合幼儿听的端午节来历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屈原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非常正直的官员。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百姓,总是尽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好事。
有一天,屈原听说敌国正在密谋攻打我国,他立刻向皇帝报告。可是,皇帝没有重视屈原的建议,反而听信了奸臣的谗言,把屈原贬到了偏远的湖南。
在流放的岁月里,屈原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他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歌。但是,他的忠诚和才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遭受了更多的误解和迫害。
有一天,屈原得知敌国真的发动了战争,他非常伤心,觉得自己对不起国家和百姓。于是,他写下了一首悲壮的诗,然后投进了汨罗江。
屈原投江后,当地的人们非常伤心,他们纷纷划着小船去寻找屈原。可是,屈原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决定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划船、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渐渐地,这个习俗传遍了全国各地,成为了一个盛大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流放期间,当地人民送给他的一种食物,希望他能够吃饱饭,度过难关。
小朋友们,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要记得屈原的爱国精神,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纪念屈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就这样,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人们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屈原,祝福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