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山”是风水学中常用的一套方向体系,主要用于判断建筑的朝向。在风水学中,每个方位被划分为二十四个部分,每部分被称为一个“山”,总共二十四个“山”:

1. 北干
2. 癸
3. 壬
4. 子
5. 丑
6. 寅
7. 艮
8. 震
9. 卯
10. 辰
11. 巳
12. 煜
13. 未
14. 申
15. 酉
16. 丙
17. 丁
18. 庚
19. 辛
20. 乾
21. 乾坤
22. 坤
修方,即确定方位的过程。风水学中的“二十四山修方”具体步骤如下:
1. 观察地面的情况,找出建筑物的中点(通常是前后中心线的交叉点)。
2. 测量建筑物中心点至南方正午的太阳影子,以此来确定南北方向。
3. 在建筑物的中心点立一罗盘(指南针),测量罗盘指针指向南北方的角度,确定南北方向。
4. 以南北方向为基础,将二十四个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四行,每行六个方位。
5. 在二十四山中确定建筑的方位,如东方、南方等,以及具体的山(如震山、巽山等)。
6. 根据二十四山的五行属性(金、木、水、火、土),分析建筑的吉凶,提出相应的风水布局建议。
二十四山修方是中国古代风水学的核心技术之一,用于指导建筑、墓地、园林等选址与布局。现代风水实践中,这种方法仍然被广泛应用。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