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节气是中国苗族传统中的一种岁时体系,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农历节气,但又融入了苗族自身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苗族节气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1. **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
2. **雨水**:表示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 **惊蛰**:意味着春雷开始,昆虫等生物开始活动。
4. **春分**:春季的中点,昼夜平分。
5. **清明**:祭祖、扫墓的重要时节。
6. **谷雨**:春末夏初,雨量充足,是播种的时节。
7. **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
8. **小满**:表示麦子成熟,即将收割。
9. **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10. **夏至**:夏季的中点,昼最长夜最短。
11. **小暑**:暑热天气的开始。
12. **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13.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
14. **处暑**:炎热天气的结束。
15. **白露**:气温逐渐降低,露水开始出现。
16. **秋分**:秋季的中点,昼夜平分。
17. **寒露**:露水更加浓重,天气渐寒。
18. **霜降**:天气寒冷,出现霜冻。
19. **立冬**:标志着冬天的开始。
20. **小雪**:开始有少量的雪。
21. **大雪**:雪量大增。
22. **冬至**:冬季的中点,昼最短夜最长。
23. **小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即将来临。
24.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苗族人民根据这些节气安排生产生活,如农耕、祭祀等。此外,苗族节气中还包含了特定的节日和习俗,反映了苗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