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端午节,又称“五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源自于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下是东北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 由来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因忧国忧民、忠诚被背叛,悲愤投汨罗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端午节。而东北地区因地域广阔,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有所差异。
### 风俗
1.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东北地区粽子种类多样,有豆沙、红枣、蜜饯等馅料,外形多为三角形或长方形。
2. **插艾叶、菖蒲**:在端午节这一天,东北地区的人们会在门上插艾叶和菖蒲,以驱邪避瘟。有的地方还会将艾叶、菖蒲和糯米煮成茶水,供家人饮用。
3.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东北地区虽然没有大型河流,但很多地方会举行小型龙舟比赛或游船活动。
4. **戴香囊**:香囊是用彩线编织而成,内装有香料、艾叶等,寓意驱邪避疫。东北地区的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佩戴香囊。
5. **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用雄黄磨成粉末,溶解于酒中制成。东北地区的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饮用雄黄酒,以驱邪避疫。
6. **佩戴五色线**:五色线即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的线,编织成线绳,佩戴在手腕或脚踝上,寓意祈福、驱邪。
7. **祭拜屈原**:部分地区会在端午节举行祭祀屈原的活动,向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表达敬意。
东北地区的端午节风俗丰富多彩,各地习俗略有差异,但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