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时间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又细分为五个刻,共计七十二个刻。这些时辰和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凶吉,古人认为通过了解这些时辰和刻的吉凶,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是一份关于“十二时辰分刻凶吉对照表”的详细介绍。

一、十二时辰
1. 子时(23:00-01:00):夜半,又名子夜,是一天中阴阳交替的时刻,此时天地之气最为调和,人们宜静养。
2. 丑时(01:00-03:00):鸡鸣,此时天色渐亮,万物开始苏醒,人们宜起床活动。
3. 寅时(03:00-05:00):平旦,又称黎明,此时太阳初升,阳气逐渐旺盛,人们宜开始一天的工作。
4. 卯时(05:00-07:00):日出,此时太阳高悬,阳气旺盛,人们宜外出活动。
5. 辰时(07:00-09:00):食时,此时人们宜进食,补充能量。
6. 巳时(09:00-11:00):隅中,此时太阳正当中天,阳气旺盛,人们宜进行体力劳动。
7. 午时(11:00-13:00):日中,又称正午,此时太阳最高,阳气达到顶峰,人们宜休息。
8. 未时(13:00-15:00):日昳,此时太阳开始西斜,阳气逐渐减弱,人们宜进行轻松的活动。
9. 申时(15:00-17:00):哺时,此时人们宜进食,补充能量。
10. 酉时(17:00-19:00):日入,此时太阳落山,阳气逐渐减弱,人们宜休息。
11. 戌时(19:00-21:00):黄昏,此时天色渐暗,人们宜进行室内活动。
12. 亥时(21:00-23:00):人定,此时夜深人静,人们宜休息。
二、十二时辰分刻凶吉对照表
以下是一份简化的十二时辰分刻凶吉对照表,供大家参考:
| 时辰 | 刻 | 吉事 | 凶事 |
| ---- | ---- | ---- | ---- |
| 子时 | 一刻 | 宜静养 | 忌出行 |
| 子时 | 二刻 | 宜静养 | 忌出行 |
| 子时 | 三刻 | 宜静养 | 忌出行 |
| 子时 | 四刻 | 宜静养 | 忌出行 |
| 子时 | 五刻 | 宜静养 | 忌出行 |
| 丑时 | 一刻 | 宜起床 | 忌静养 |
| 丑时 | 二刻 | 宜起床 | 忌静养 |
| 丑时 | 三刻 | 宜起床 | 忌静养 |
| 丑时 | 四刻 | 宜起床 | 忌静养 |
| 丑时 | 五刻 | 宜起床 | 忌静养 |
| 寅时 | 一刻 | 宜活动 | 忌静养 |
| 寅时 | 二刻 | 宜活动 | 忌静养 |
| 寅时 | 三刻 | 宜活动 | 忌静养 |
| 寅时 | 四刻 | 宜活动 | 忌静养 |
| 寅时 | 五刻 | 宜活动 | 忌静养 |
| ... | ... | ... | ... |
| 亥时 | 一刻 | 宜休息 | 忌活动 |
| 亥时 | 二刻 | 宜休息 | 忌活动 |
| 亥时 | 三刻 | 宜休息 | 忌活动 |
| 亥时 | 四刻 | 宜休息 | 忌活动 |
| 亥时 | 五刻 | 宜休息 | 忌活动 |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份简化的对照表,实际情况可能因个人命理、地域习俗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份对照表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以期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