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鬼节,也称为“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属于农历七月的中旬,通常在公历的8月或9月。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纪念祖先和超度亡魂的节日。

### 来历:
1. **道教影响**:中元节在道教中被视为“鬼节”,是道教中“三元”之一,与“上元节”(元宵节)和“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的寒衣节)相对应。上元节祭天,中元节祭地,下元节祭祖先。
2. **佛教影响**:佛教认为农历七月是众鬼魂游荡人间的时候,特别是中元节这天,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也是佛教中的“盂兰盆节”,用以超度在地狱受苦的祖先和亡魂。
3. **民间信仰**:民间认为,中元节是鬼魂返回人间探亲的日子,因此在这一天要准备食物、纸钱等祭品,以供鬼魂享用,并祈求平安。
### 传说:
1. **孟兰盆经故事**:据《盂兰盆经》记载,佛陀的弟子目犍连(Moggallāna)在修成正果后,用他的神通力量看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无法进食。于是他请求佛陀帮助,佛陀指示他制作“盂兰盆”以供养十方僧众,并念诵经文,最终使得目犍连的母亲脱离了饿鬼道。
2. **十鬼闹中秋**:在民间传说中,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地府的门会大开,让鬼魂回到人间。传说中有十个恶鬼会在中秋节这一天作乱,因此人们在中元节期间会进行各种活动以驱赶恶鬼。
### 风俗:
1. **祭祀祖先**:在家中或坟墓前摆放祭品,如食物、酒水、纸钱等,以供祖先享用。
2. **烧纸钱**:烧纸钱是为了给亡魂提供钱物,以解他们的生活所需。
3. **放河灯**: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河流、湖泊或海边放河灯,希望灯光能够照亮亡魂的道路,帮助他们早日投胎转世。
4. **施食**:为流浪的鬼魂提供食物,以表示同情和关怀。
5. **诵经超度**:一些寺庙会在中元节举行诵经仪式,为亡魂超度。
6. **装饰宅院**:在宅院门口挂上黄色或白色的纸灯笼,或者在门上贴鬼画符,以驱赶恶鬼。
中元节的风俗习惯各地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为了纪念祖先、超度亡魂,并祈求平安幸福。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