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以下是一些关于冬至的来历和传说:

### 来历
1. **天文原因**: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那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在这一天,太阳的北移速度达到最慢,北半球各地开始接受太阳光的热量逐渐增加。
2. **农耕社会**:在农耕社会,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冬天正式开始。古人根据农事活动需要,对气候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确定了冬至这个节气。
### 传说
1. **冬至饺子**:关于冬至吃饺子的传说,最著名的是“医圣”张仲景的传说。相传张仲景在冬至这天看到许多贫苦百姓因天气寒冷而生病,于是他发明了“祛寒娇耳汤”,里面包含羊肉、辣椒等食材。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便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寓意驱寒保暖。
2. **冬至祭祖**:在北方,冬至祭祖是一个传统的习俗。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回到家中祭拜祖先,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
3. **冬至补冬**:在南方,有“冬至补冬”的说法,认为冬至这天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应该吃补品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如:羊肉、狗肉、桂圆、红枣等。
4. **冬至九九歌**:在古代,人们根据冬至后的天气变化和农事活动,创作了“冬至九九歌”。这首歌通过九九八十一天的时间,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农事情况。
这些传说和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家庭、社会和祖先的敬畏之情。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