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午,又称端午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等,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以下是五月端午的来历和起源:

一、屈原投江说
这是端午节最主要的来源,据传战国时期的楚辞作家屈原因受到诽谤而被放逐。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陷,屈原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的忠烈之情,楚国百姓便开始每年的这一天举行赛龙舟和投粽子等活动,以悼念屈原。
二、纪念伍子胥说
相传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他曾被父亲的朋友、吴王夫差的妻子迫害,被迫逃到吴国。后来,伍子胥在吴国成为著名的将领。夫差被越国勾践击败后,伍子胥被赐死,相传其死后身体腐烂成血,百姓将其血液放入粽子里吃,以此纪念伍子胥。
三、祛邪避灾说
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个“不祥”之日,认为此时阴气盛、鬼魅猖獗,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驱除邪恶。赛龙舟和吃粽子就是祛邪避灾的方式之一,寓意通过这样的方式驱除邪恶,带来健康和吉祥。
四、医药保健说
古代认为五月初五是药王孙思邈的诞辰,因此端午节也被看作是医药保健的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会悬挂艾叶、佩戴香囊,以此防病、防疫、保健。
五月端午节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也是我国人民的节日信仰和民间信仰。尽管不同的传说来源有所不同,但五月端午节作为民族传统节日,承载了人们对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和传统价值观的尊崇和怀念。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