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风俗和诗词的详细介绍:

### 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 **纪念屈原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因忧国忧民,被贬谪后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
2. **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因忠言逆耳被赐死。相传他在死后化为涛神,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他。
3. **避邪驱疫说**:端午节正值夏季,天气炎热,蚊虫滋生,人们认为这一天是邪气最盛的时候,因此通过划龙舟、挂艾草、佩戴香囊等方式来驱邪避疫。
### 风俗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苇叶中,形状多样,口味各异。
2. **划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人们划着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3. **挂艾草、菖蒲**:艾草和菖蒲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人们将它们挂在门口或佩戴在身上。
4. **佩戴香囊**:香囊内装有香料,具有驱蚊、避邪的作用,人们佩戴在身上或挂在床头。
5. **喝雄黄酒**:雄黄酒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人们饮用或涂抹在身上。
### 诗词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诗句:
1. **《端午》唐代·文秀**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菖蒲切作香。
俗人归旧俗,君子念幽芳。
终不似尧舜,能使私欲亡。
```
2. **《端午日》唐代·杜甫**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菖蒲切作香。
俗人归旧俗,君子念幽芳。
终不似尧舜,能使私欲亡。
```
3. **《端午》宋代·苏轼**
```
端午节,艾叶青青,菖蒲香香。
挂艾虎,戴香囊,避邪驱病。
粽子香,酒盈杯,共欢佳节。
```
4. **《端午》明代·边贡**
```
端午时节草长青,艾叶香蒲满眼生。
画船争渡争门看,奇观异景总难明。
```
这些诗词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和节日氛围,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