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庙会,又称为中元节庙会,是源于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一种民间习俗。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是民间传统的三大鬼节之一,也是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中祭祀祖先和亡灵的日子。

来历:
1. 道教起源:道教认为,中元节是地官大帝生日,地官掌管生死轮回,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地官,祈求亡魂得到安宁,生者也能得到庇佑。
2. 佛教影响:佛教认为,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相传佛陀弟子目犍连为了救度他的母亲脱离饿鬼道,于这一天为佛陀和僧侣举行法会,后来这一习俗逐渐融入中元节。
传说故事:
1. 目犍连救母:传说目犍连的母亲在世时悭吝刻薄,死后堕入饿鬼道,受尽苦难。目犍连用神通知道母亲的所在,于是请求佛陀帮助救母。佛陀告诉他,只有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十方诸佛都会汇聚一堂,众僧会举行法会,此时救母才有机会。目犍连于是按照佛陀的指导,举行盂兰盆法会,最终救出了母亲。
2. 王母娘娘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王母娘娘的仙女,她住在昆仑山上,七月十五这一天,王母娘娘会举行蟠桃盛会,邀请众仙聚会。人们为了庆祝这一盛会,纷纷在七月十五这天举行庙会,祈求吉祥平安。
3. 地官大帝传说:地官大帝是掌管生死轮回的神,七月十五是他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庙会,祭祀地官大帝,祈求祖先亡灵得到安宁,生者也能得到庇佑。
七月十五庙会不仅是一种祭祀活动,更是民间传统的一部分,各地庙会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但共同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尊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