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的十二时辰制中,午时和未时是相邻的两个时辰,它们是按照太阳运行在天空中的位置来划分的。

- 午时:指的是从中午11点至下午1点的时间段,大约相当于现代的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这个时辰对应太阳运行在天空中的最高点,所以也称为“日中”或“日正”。
- 未时:紧接着午时之后,指的是从下午1点至下午3点的时间段,大约相当于现代的下午1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个时辰意味着太阳开始偏西,所以也称为“日末”。
午时和未时是相邻的,它们之间没有间隔,所以它们是合在一起的。在古代的十二时辰制中,相邻的时辰是连续的,没有“合不合”的问题,只是表示时间的连续性。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