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常在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有一些特定的禁忌和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明节禁忌与常识:

1. **避免吵架**:清明节期间,人们认为不宜进行激烈的争吵和冲突,以免给逝去的亲人带来不好。
2. **不剪头发**:部分地区有“清明不剪头”的说法,认为剪发不吉利,会影响运气。
3. **不扫地**:有的地方有“清明不扫地”的习俗,认为扫地会扫走财运和福气。
4. **不穿新衣服**:清明节这天,有些人认为不适宜穿新衣服,以免给逝去的亲人带来不幸。
5. **不搬家**:部分地区认为清明节不适合搬家,因为搬家意味着搬家的人要将旧的“家”留给了逝去的亲人。
6. **不借东西**:有些人认为清明节不宜借东西,以免影响借款人的家庭和谐。
7. **不结婚**:部分地区有“清明不结婚”的说法,认为清明节不适合进行人生大事。
8. **不盖新房**:有些地方认为清明不宜盖新房,因为盖房意味着建造者将离开旧的家。
9. **不参加娱乐活动**:清明节期间,一些娱乐活动被认为不适宜,如看恐怖电影、唱歌等。
10. **不穿白衣服**:虽然清明是祭祀先人的节日,但白衣服通常与丧事有关,因此不建议清明节穿白衣服。
除了禁忌,清明节还有一些常识:
1. **扫墓祭祖**: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前往墓地,为祖先烧纸钱、上香、敬酒、献花等。
2. **踏青郊游**:清明节也是春游的好时节,很多人会趁此机会出门踏青,享受春光。
3. **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的古老习俗之一,被认为能够放走晦气,带来好运。
4. **吃青团**:青团是一种用糯米和青艾叶(或青草)制成的食品,是清明节的特色小吃。
这些禁忌和习俗可能因地区、文化和个人信仰而有所不同,但共同点都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
「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